查看原文
其他

《场景革命》吴声:如果产品没有场景,我建议你洗洗睡了

2015-08-17 笔记侠



演讲|吴声(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

笔记|笔记侠

编辑|笔记侠

根据8月16日插坐学院(微信号:chazuomba)直播间讲座整理。吴声老师说:“插坐学院代表一种全新的连接方式。”感谢@Sally.秀丽,笔记侠经吴声先生团队授权发布,转载务必联络柯笔(微信号:kezhou20)。




人物名片:


他是互联网最炙手可热的话题领袖之一,参与创办了罗辑思维, 运用场景思维策划多起互联网商业案例,作为热销书《场景革命》的作者,他的座右铭是“最底处看世界。”







一、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场景


有时候,有人认为我是否是为了自己新书《场景革命》,在夸大场景的重要性和价值?


前两天,知乎创始人周源说:“用户即场景:整个互联网的变化就是场景变得越来越小,场景变得越来越非标准化,场景越来越变得精准和贴近个人。之前的所有场景基本上都是大平台,比如你买一个东西,搜索引擎是场景本身,淘宝是场景本身。你去查找各种分类信息,它是场景本身。知乎经过四年的发展,很多用户自己变成了场景,我们最近发现有些用户通过不断分享成为了日本旅游的专家,他可以向关注者和粉丝输出服务能力,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用户可以在知乎树立自己的品牌和口碑,还能进行传播。如果平台还是产品本身的话,你是很难想象的。在整个社区产品里,应该可以不断裂变出很多非标准化的小平台,它一定不是大平台方的,而是基于同样的一小群用户的使用场景。”



我们看到的每一个知乎达人或者大V,都被赋予一种不断碰撞的机会,通过多少次的答案被鉴定后,然后成为达人专家和意见领袖。KOL(关键意见领袖)不只是指简单的超级大号或意见领袖,比如马云、李开复、马化腾、雷军等等,KOL恰恰代表这个时代延展变化出来的亚文化的独特性,即便今天我和大家貌似侃侃而谈所有的场景革命和微信运营,我们在意的是这个分享会之后有没有产生更好的信息流动。


我不知道微信朋友圈和今天在座各位的关系,今天在座各位的身份对你真的很重要吗?其实大家不知道,我是一个摇滚爱好者和朋克爱好者,也是一个暗黑文化的热衷者,差不多有将近5年。《潜规则》一书作者吴思说:“这个时代,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潜规则?”(备注:潜规则就是在现实“规则”之后隐藏着的另外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才是人们真正遵循的行为准则。)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说:“工业社会把灵性杀死了,互联网是一个文明史上的千年大事,它可能会迎来灵性的回归。”没有人的灵性、个性和独特性,就没有所谓的魅力人格,产品的核心是人。


知乎的用户能够成为产品的时候,过去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电商超级入口所定义的产品时代就因此升级到2.0时代了,蚂蚁金服(马云旗下的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强调旗下的支付宝9.01版本商业模式变了,说支付宝是一站式的生活场景消费支付平台。




前几天,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战略合作互相参股的时候,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大概表达出“新合作意味着突破了场景的局限”的意味。这只是在突破场景的局限吗?其实,完全可以说他们在创造一个新场景。基于苏宁的到店模式、苏宁易购的垂直电商向综合电商,和天猫的耦合,实现在物流、客服、数量、CRM等方面的合作,意味着全新的产品。我和苏宁易购的人说:为什么你们不是新的场景吗?



《场景革命》封面,出品人:张娴 郑婷


场景已经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互联网运营关键词,也是商业模式必须正面面对的入口。这就是为什么马化腾、马云、王健林、李彦宏在基于线上线下联姻层面在做的原因。李彦宏为什么拿出200亿做糯米?因为这意味着百度从“连接人和信息”进化为“连接人与服务”,成为其中最核心的环节,因为这里的关键词是场景。有人下载微众银行App吗?这样一个承载了很多人想法的移动互联网银行,是腾讯主发起的,和阿里巴巴的网商银行一样,它们面对新的应用场景。大家有没有发现,微信群在发红包的时候,空气突然安静了。各位,这是场景。


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场景,互联网要获取用户,都知道“唯快不破、免费”等概念,但这样是不是会导向一个虚无的命题?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正是基于“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场景”,就要考察人发生了什么变化?手机是这个时代的电和智能器官,它是我们器官的延伸,它在重新作用,给我的启发是:当意识真正投入到网络上,它会自己长出很多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新的物种,而微信就是这样一个基础设施。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微信公众号不是这个基础设施上长出来,企业只是把公众号当作标配,却不代表真正在微信上长出了意志和异质。我们想象下,企业微信公众号是否要千篇一律、大爱无疆?是否要发那些所谓的荣誉?是否要发董事长被省委书记接见?我不知道这种内容的自信从何而来,它们没有尊重微信。如果有一天互联网死了,就是缺乏对用户的敬畏之心。通过移动端,我们能够让用户一键触摸,但是很多企业公众号的做法,简直就是对我们真诚的人格交往的侮辱,但是有人和我辩解,说你太不接地气了。我说,在粉丝来粉丝去、转化、导流等这些关键词里面,隐含了是对你自己的不负责任、对用户的不尊重。昨天我在两个会议上,我说你们要我说实话吗?转型?别逗了,哪有什么转型?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场景。


我们来理解下:今天我们聚在这里,即便空调开到最大,依然让大家觉得热,这个时候,内心就愿意让星巴克送东西上来,并为此付费,这个需求就被场景激活了。这也是现在特别好的创业法则:上门服务、O2O、共享经济、分享经济。懒是我们最顽固的因子,我们要去直面它,当我们真的去洞察和定义新的场景的时候,新的商业模式就会被我们创造,那么就会让我们去享受到这个红利。




我们发现在城里开车成了“自驾游”(自己一个人在驾驶),但是道路很堵,因此现在演变出了Uber、滴滴打车、易到用车等等,但有时候我们愿意返朴归真,发现骑行和跑酷是很酷的事情,是时尚的标签,骑行不再是通行工具,也不再只是炫耀和得色的标签,而是全新的场景,变成了品类,所以,张向东去做700Bike自行车。为什么乐视会推出智能自行车?它们其实都是基于新场景诞生的新物种和新品类,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观察,它代表共享经济的崛起下,基于人的商业场景和商业模式产生的新的理解模式。


Uber、滴滴打车、美团,当它们占据高频的场景,可以随时切入低频场景,河狸家为什么不是河狸甲?美甲是刚需,两三周是常态,基于美甲的上门服务信任关系确立后,就可以激活低频产品,所以河狸家不仅仅只意味着美甲的用户场景,还会切入新场景,深化产品。你别看很多爸爸妈妈在朋友圈有逼格,涉及到宝宝就手足无措,给宝宝连续讲一星期的故事就受不了了,所以 @凯叔讲故事 能这么快地崛起,是因为切入一个真实的应用场景,当我们在谈论这样一种真实应用场景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场景更多是时间的消费、拥有和占有,而不是空间的浸入。它更多代表时间的伴随而不是空间,代表我们和周遭万物的关系。怎么理解呢?当我们玩游戏不能通关的时候,会不会想到要花钱来解决呢?因为你投入太多的时间、成本和感情付出,正如我们常常不愿意结束一段长久的爱情关系,因为时间成本太高。


二、场景代表亚文化的魅力:没有真实,哪有人格可言?


我们常常考虑了用户的利益,但没有上升到和用户的关系,在时间的组织方式里面,一切皆有可能,随时随地的连接被成为消费点,场景意味着:iPad是场景、知乎是场景、罗辑思维公众号是场景……我们真正洞察时间消费的逻辑,就能敏锐感觉到亚文化、社群的重要性,它一定来自于兴趣、爱好等表达,场景代表亚文化的魅力。


《场景革命》内页


因此,这个时候,你对用户说:“我的功能很强大,我的跑分、评测、规格、指数很好。”但是,消费者不关心,小米MIUI已经摆脱了安卓系统,它代表亚文化的能力,米粉们会为了捍卫自己的品味、判断力和价值观而捍卫小米,就连那些“米黑”也会成为小米势能的助推者。当我们在谈论亚文化的时候,既包括爱你的人,也包括恨你的人,不要一直想怎么讨好你的用户,你需要的是:该有姿态的时候要有姿态,该有逼格的时候要有逼格,该傲慢的时候就不要那么亲和。因为这最能够代表人格化表达。


包括我自己在内,回家还不是垃圾乱扔,追美剧,我们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亚文化?能不能通过人格化运营形成独特的连接?而不是关注用户阅读量过10 W+,罗辑思维能轻易破10W+阅读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我们正在经营亚文化,每每熟悉的知识,我们都要把它陌生化,通过陌生、新兴的方式去解决;新出现的事物要把它熟悉化,这样能保持阅读水准的期待,你永远不知道会推送什么样的文章。


微信是基于亚文化建设的,微信的能量是能界定出个人、企业有什么魅力人格,今天我们会说某个人是中国道德楷模的标兵,但如果在微信上,反而要求对方的人格是否真实。这无关户价值判断,而是在移动端应该尽量真实,有自己的爱很情仇、悲欢离合,应该体现而不是隐藏,只有真实,才能万物有灵。没有真实,哪有人格可言?全世界的公司都说是自己是生活方式品牌,但是没用,这个时代的玩法变了。


真实的第二点是真诚。有人问我对90后怎么看?我说和某些60后、70后、80后相比,我更相信90后,他们代表未来和可能。如果我们还在这里讨论某个90后并不亦乐乎的时候,自己扪心自问,关键不是说谁好或者谁坏,而是我们更多的要去认知自我,每个时代的先驱和先烈一样多,炮灰和成功者是一起出现的,我们要专注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形成被连接的意愿,才能寻求被连接的力量,让对方愿意主动关注、转发、分享、评论、点赞你,你需要的是理解自己的独特性以及和这个世界、时代、互联网的关系。让我们的缺陷更加地真实,态度更加真诚,内容更加富有连接属性,这才有价值。


三、关于微信号的运营


关于企业微信号的运营方式,我可以提提几个小小例子,看有没有方便法门能否让大家实践。之前我在各种场合阐述什么是公众号的好题材,然后我有看到汤臣倍健这个公众号,我看到它们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做内容,它那个时候就无疑抓住了自媒体的一个红利,就是文案用心,此后我把它作为案例进行追踪,它们的阅读量再也没有跌到一万以下,这告诉我们:第一,任何形式和创新,都有红利期和窗口期,即便有时候我们看到小咖秀、足迹、脸萌、昙花一现的h5应用或者微信的很多新规则,让我们猝不及防,但其实创新文化的变化、每次规则的变化,都是代表微信运营者可以享受的福利,汤臣倍健只不过比别人更加用心,这种手法无疑成就了它们。




我们如何理解富媒体的多文本?推荐连岳和小道消息,属于应用最简单、最完美的表达方式。连岳,我会一个礼拜点开一次,在一个山寨、复制、无视原创的时代,它代表尊重;小道消息的图片极富场景感;罗辑思维是马桶伴侣的应用场景,然后从马桶伴侣的应用场景不断地深化,不要小看“马桶伴侣”这四个字,虽然现在是物质丰盈、信息选择过剩的时代,但是能在万千的碎片化世界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够了。滴滴打车本身已经变成这个时代出行方式的重大产品,在这种场景里面,滴滴打车可以随时随地地拥有更多跨界、连接能力和资源,然后产生基于电商、广告等的大型模式。


我们能不能成为人格化的伴随?视频或文字,不管是长是短,它应该是人格化,感叹号少一点,逗号、句号多一点。现在大家纷纷做热点营销、借势营销等等,其实红利在于第一个人如此说了,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呢?热点已经越来越难抓了,即使形成高标准的热点承接能力,即使永远不缺议题,即使永远第一时间发布对议题的态度和观点,即便创新无穷,我依然认为它没有办法及到杜蕾斯的十分之一水平,如果你有没有形成高标准、稳定的、符合用户阅读习惯的内容,我建议你洗洗睡了。在这个时代,我希望大家带着这个场景去思考。


未来,订阅号、服务号都有价值,服务号更像商城模式,基于售卖;订阅号有更强的圈层模式,基于社群运营。不要光想着产品卖什么功能,而是能不能形成宣传能力。社群运营是核心中的核心,把自己的亚文化做起来之后,所有的号、H5都能够一体化。


未来要把握三个关键词:


探索:探索未知的东西;


有趣:真的好玩,让人觉得有意思,愿意主动去关注、浏览、推荐;


交互:社群很重要的一点,并不是说在微信上暴力刷屏,而是别人愿意互动并找到快乐,字幕组就是典型,它不给钱,但是给你一个决策,这个是对你本身是最好的赞赏,也是超越用户利益的情感价值。


当然,在初始的阶段,一定是混合的,而“产品型社群”才是一个完美的表达体系,吐槽和口碑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插坐学院制图


场景一直在革命、一直在迭代,支付宝是场景消费平台,它以个体化的消费意愿进行支付,打赏和直播也是场景化的表达。产品越微小越细小,目标越真实,场景的成功概率越高,形成圈层能力后,商业模式就实现了,未来的各种O2O也是各安其道,共享经济才刚刚开始。


年轻人拒绝被打标签,但这就是一个标签盛行的时代,把产品标签化和圈层化,小众趣味能引爆大众的流行。事实正是如此,你越有态度腔调,越能形成消费者的真诚感和规模。


这个时代,判断品牌的价值是你有没有势能,这是估值的前提和依据。当我们专注做好内容的时候,就能形成主动连接的一面,要么有趣、探索、互动、好玩,要么你形成一定势能的标签。能不能沉淀、积累、稳定地形成内容的期待?能不能通过市场行销找到连接和跨界的机会点,让新的人去感知,成为新地用户,成为社群的积极贡献者?这时候,主动连接的意愿形成,意味着内容本身要有更多文本的创新和内容能力的创新。只要以人格化形成内容的独特性表达,你总找到你想连接的人,从而形成连接。


判断一个产品有没有价值,就是支付环节,支付场景是一个很重要的甄选方式。有场景、情感、温度和连接,我们就愿意为它付费,超越价格的敏感性。


今天的分享没有讲述书里的内容和案例,当作大家阅读《场景革命》前的甜点,谢谢。





声明:若不注明笔记来源、演讲来源、演讲者,将受《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保障规则举报抄袭。



关注 @笔记侠 回复以下大咖的姓名查看更多笔记干货


互联网笔记专栏:KK丨克莱·舍基丨周鸿祎|李善友丨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阎焱丨俞敏洪丨盛希泰丨王小川|刘德|宗毅丨季琦丨蔡文胜丨吴晓波丨唐彬丨吴伯凡丨段永朝丨张邦鑫丨赵迎光丨王信文|伊光旭丨赫畅|凯兹|张天一|尹桑|马佳佳|齐俊元|张浩|陈远河|王锐旭等

心灵笔记专栏:泰勒·本-沙哈尔丨张怡筠丨行动派琦琦丨陈愉丨苏芩丨曹启泰丨吴秋坪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